万年青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1-29 21:22:51 |   作者: 行业新闻



  公司主要是做硅酸盐水泥、商品混凝土、骨料及新型墙材的生产及销售,截至报告期末企业具有万年、玉山、瑞金、于都、乐平、德安六大水泥生产基地,11条熟料生产线、基本的产品及用途

  公司生产的基本的产品有“万年青”牌系列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骨料、硅酸盐水泥熟料、商品混凝土、新型墙材等,在华东地区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及客户认知度,受到了业主、工程设计者和建设者的广泛好评。

  硅酸盐水泥熟料: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在水泥窑中煅烧而成的。通常为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半成品。

  硅酸盐水泥:是以硅酸盐水泥熟料与适量石膏及其他规定的混合材料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公司“万年青”牌系列硅酸盐水泥大范围的使用在机场、高楼、桥梁、隧道、高速公路等国家大型重点工程建设中,以及房地产、民用建房等各类民用施工建筑。

  商品混凝土:是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特殊的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大范围的应用于土木工程。

  公司管理团队有着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且形成管理和技术双轮驱动的模式。依据公司各子公司分布较为分散、子公司业务辐射区域差异性等行业特点,公司制定以总部管理层为战略中心统筹领导,各个职能部门及下属子公司相互协调配合的运管制度。对不一样的区域子公司以及职能部门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考核目标,并每月召开生产经营工作会议,充分把握市场动态,制定科学正确的业务策略并使之有效执行。

  水泥行业具有生产规模化、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等特点,对于主要原材料的采购,公司原则上采取招议标和询比价的方式按使用单位申报计划进行采购。公司原材料采购业务由供应公司统一归口管理,各生产厂(子公司)大宗原燃材料由供应公司统一采购。

  公司通常根据上年销售情况及当年市场需求,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研判后做出预测,并结合自己产能、错峰生产计划及下游需求制定全年生产计划。月度生产计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销定产,根据销售淡旺季以及节能限产要求,安排停窑检修。

  公司主要销售区域为江西省,辐射福建、浙江、广东、湖北等周边省份。公司产品营销售卖以直销和经销(或代销)相结合的模式,其中水泥产品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商砼产品以直销为主、代销为辅。对大型重点工程,如高速公路、铁路等国家大型项目,公司采取直销模式。

  公司的研发技术与创新主要是工艺创新,以公司各厂的技术部和化验室为主体,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①节能降耗方面:降低熟料煤耗、降低水泥综合电耗、提高设备台时产量、提高熟料标号、合理配比混合材;②环境保护方面:减少粉尘尾气排放、清洁美化工作环境;

  公司制定并实施了《技术创新管理办法》,从制度上激励研发与创新,不断激发和激励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大力吸引和留住核心岗位人才,逐步的提升关键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培育、创造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第一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在我公司万年厂建成投产,公司从1958年建厂到现在,具有65年的发展史,积累了丰富的水泥工艺技术,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方面技术人才。“万年青”品牌在江西及周边省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万年青”牌水泥产品曾荣获“全国建材行业用户满意产品”、“江西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在中国水泥协会2023年公布的《关于发布2023年中国水泥上市公司总实力排名公告》(中水协发〔2023〕49号)文件中,公司位列2023年水泥上市公司总实力排名第十三名(共二十四家)。

  公司生产经营业绩主要受煤电等能源价格、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业务覆盖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

  原材料方面,石灰石为水泥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同时公司对煤炭及电力能耗需求较大,煤炭及电力成本占水泥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超60%。公司生产用石灰石主要由自有矿山供应,开采费用相比来说较低,对经营业绩影响较小。煤炭方面,公司使用的煤炭以外购烟煤为主,公司拓展煤炭采购渠道,与多家大型煤企签订直供协议。电力方面,公司充分的利用水泥窑余热资源发电(已投运余热发电机组10套,余热发电装机容量80.30MW,可满足公司窑系统约50%的用电量需求),同时采取峰谷用电错峰生产,加大光伏发电建设等措施降低电力成本。总的来看,2023年上半年煤炭价格有所下调,余热发电及光伏发电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大降低了公司水泥制造成本。

  从需求来看。房地产方面,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550亿元,同比下降7.9%。江西省商品房销售面积3255.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0%,“拖累”江西地区水泥需求。与此同时,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高于全国中等水准4.5个百分点,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大项目“压舱石”作用显现,江西省亿元以上施工项目7506个,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7.4%,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对水泥需求起到一定“回暖”作用。

  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9.53亿吨,同比增长1.3%,全口径同比下降2.4%,水泥产量创下2012年来新低;其中江西省水泥产量3774万吨,同比下降3.78%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公司是江西地区水泥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产能及部分指标位于江西前列,企业总实力位列2023年水泥上市公司排名前十三位。相较于华东地区同行业企业具有如下核心竞争力:

  公司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毗邻省份均为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省内水泥企业多分布在临省交界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公司熟料及水泥生产线均分布在江西省内,公司共拥有11条熟料生产线台水泥磨机,拥有熟料产能1,375万吨/年、水泥产能2,600万吨/年,商品混凝土产能2,205万立方米/年、骨料产能1,500万吨/年。借助公路、铁路运输优势,产品畅销江西赣东、赣南、赣北大部分地区,并向周边省份辐射,在华东地区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公司建厂至今65年,是我国最早采用国产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生产线的厂家之一。具有较强的技术和质量优势,在华东地区拥有较高的品牌美誉度。旗下“万年青”品牌水泥曾荣获“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全国建材行业用户满意产品”、“江西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公司坚持管理与技术创新的理念,充分的发挥“创新驱动”作用,积极地推进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提升企业创新力、竞争力,致力于强化创新引领、数字赋能。上半年研发费用2140.76万元,研发投入1.43亿元,申报专利18项,已授权3项。

  公司产业布局以资源导向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熟料、骨料生产线以石灰石矿山资源为依托进行布局。目前在江西境内已有多座石灰石矿山,年产量可达900万吨,为公司水泥熟料生产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水泥粉磨站、商品混凝土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业布局。形成了以水泥为主的建材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同时,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发展窑协同处置固废及光伏等产业。积极探索现代物流产业,有效整合原材料和水泥、商砼产品的运输资源,搭建现代物流运营平台。

  公司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会一层”的治理体系。同时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中,实现公司治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规范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着力激发经理层成员内生动力;深化两化融合,加快信息平台建设,ERP系统得到全面应用,视频监控平台、能管系统优化升级,扩大5G应用,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工厂,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公司按照产品设计生态化、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五化要求”,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和绿色矿山逐年增加。德安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及飞灰项目按计划进行,于都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正在进行方案论证及环评等前期工作;两家企业的熟料综合电耗、熟料综合煤耗、熟料综合能耗、水泥综合能耗达到国家1级能耗限额标准;新能源公司光伏发电715万度,折合节约标煤2287吨,减少碳排放5948吨。

  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标准,从原材料采购进厂到生料、熟料、水泥粉磨制备每个环节、每道工序制定严格的控制参数进行生产控制,保证了生料、熟料、出磨水泥生产质量的稳定。公司通过了ISO9001: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0012:2003版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生产的“万年青”水泥系列新产品获得了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颁发的《产品质量认证证书》,产品符合GB/T3183-2017《砌筑水泥》、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JC/T452-2009《通用水泥质量等级》标准和技术要求。

  从外部环境看,报告期内,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但动能仍然偏弱,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失衡或仍延续,需求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公司从事的主营业务与宏观经济环境紧密关联,经济提高速度放缓将直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市场等诸多方面,对公司水泥销售将会是较大的挑战,将对公司经营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措施:公司将重视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及行业政策,优化战略布局,继续做强做优水泥主业,严格按照产业政策,加快产能置换、改造升级,全方面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积极推动区域内产能联合重组,持续优化布局,增强抗风险能力。加速“水泥+”产业链延伸,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大力拓展砂石骨料、商砼、新能源、货运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项目。

  2、水泥价格的下跌和原材料、制造费用及运输成本的波动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

  报告期内水泥价格持续下跌,同时,能耗、安全、环保、碳减排要求逐步的提升,也导致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致使企业成本增加。在需求逐步不足的环境下,能否顺利向下游传递成本将提出挑战。

  措施:公司将加强采购管理,打造高质量供应链体系。深入研判煤炭等原燃材料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精准把握采购节奏;持续深化与大型煤企的战略合作,持续拓宽供应渠道,最大限度提高原燃材料的品质,降低采购成本。坚持开源节流,狠抓降本增效,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针对生产运行管理中的短板弱项找准问题根源、制定改进措施,固化和优化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作为高能耗高排放的水泥企业,在“双碳”背景下,企业将增加节能减排和环保投入。碳减排下的水泥产业体系调整有几率会使行业分化加剧。行业效益水平整体大幅度地下跌,对于节能降碳和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重要挑战。

  措施:公司将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措施,积极探索实施降碳减排举措;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方向,重点跟踪推进固废综合利用、低碳水泥、可替代燃料等方面技术探讨研究和项目攻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措施:公司将继续强化“有市场才有未来”的意识,做优做强水泥主业,坚定不移贯彻“份额优先”战略,精确把握市场变化规律,优化经营销售的策略,提升营销质量,稳份额、促行情,牢牢把握营销主动权,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