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议员提出《2024 年促进美国标准领导地位法案

时间: 2024-03-02 06:36:02 |   作者: 新闻中心



  据NextGov/FCW2月29日消息,弗吉尼亚州参议员马克·华纳 (Mark Warner) 和田纳西州共和党参议员玛莎·布莱克本 (Marsha Blackburn) 提出《2024 年促进美国标准领导地位法案》,旨在确保美国主导制定国际关键规则和法规,提高美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领域的标准制定活动中的领导力。法案中提到,无论哪个国家在制定新兴技术系统标准方面处于领头羊,都将广泛规定其应用和使用规范,从而助力该国公司市场力量飞速拓展。该立法将责成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向国会提交一份报告,总结美国目前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情况,创建一个用户友好的门户网站,帮助利益相关者了解这一情况,同时建立一个试点计划,为其提供1000 万美元的奖励资金。

  据英国政府2月28日消息,英国与法国宣布一些列措施,进一步深化AI领域合作,促进人工智能安全伙伴关系发展。合作包括:英法两国主管部门签署协议,加强双方科学人员与企业间研究合作;加强两国间联合研究项目,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供80万英镑资金支持合作研发;英国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与法国国家数字科学技术研究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发展;英法两国科学领域主管部门举行首次会议,商讨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合作发展,促进人工智能、量子等新兴技术科学合作。

  据品玩网3月1日消息,中国奇安信公司发布《2024人工智能安全报告》。该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增加30倍,基于AI的钓鱼邮件增长了10倍,目前已有多个有国家背景的APT组织利用AI实施了十余起网络攻击事件。该报告表示,AI普及给业界带来两大主要挑战:一是放大了现有威胁,比如钓鱼邮件、恶意软件和社会工程学等;二是引入了新型威胁,如AI自动化攻击、AI深度伪造等。

  据品玩网2月29日消息,美国IBM公司推出新款FlashCore Module存储硬盘和新款Storage Defender软件,两者结合可提升客户检测和应对网络攻击或勒索软件能力。FlashCore Module 4硬盘引入全新AI模型,监控数据以检测不正常的情况,如勒索软件攻击。经实测,新技术可在不到一分钟内检测到勒索软件模拟器。Storage Defender软件扩展了威胁检测功能,增加了工作负载和存储清单管理功能,能帮助客户评估应用程序和数据范围,加快受攻击后的恢复速度。

  据路透社2月29日消息,印度政府批准了塔塔集团和CG Power等公司总价值1.26万亿卢比(约合152亿美元)的三座半导体工厂建设规划。印度希望在芯片制造领域与其他几个国家竞争,预计到2026年其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30亿美元,但尚未拥有芯片制造设施。新的工厂将在未来100天内开始建设,为国防、汽车和电信等行业提供芯片制造和封装服务。塔塔集团将与中国台湾力晶科技公司合作,在古吉拉特邦建立印度第一家芯片制造厂,投资额9100亿卢比(约合109亿美元)。而CG Power将与日本瑞萨电子公司和泰国星微电子合作,在古吉拉特邦建立一家投资额为760亿卢比(约合9.17亿美元)的芯片封装厂。此外,塔塔半导体组装和测试公司将在东部阿萨姆邦建立第三家投资额为2700亿卢比(约合32.58亿美元)的芯片封装厂。

  据pyhs网2月29日消息,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科研团队开发出人造生态系统EcoFAB,加快改良生物能源作物的开发。该系统类似于外卖盒大小的塑料生长室,可对模式植物和生活在其根部周围的微生物进行实验,从而为更好地了解植物和微生物如何协同工作以在土壤中储存大量的大气碳、代谢和养分管理等实践研究提供信息。此外,该系统将与机器学习、自动化机器人系统来进行集成。该研究有助于设计能够吸收更多碳的改良生物能源作物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期刊。

  据FAO官网2月29日消息,俄罗斯磷肥生产商PhosAgro为全球土壤伙伴关系(GSP)提供300万美元,以帮助更多的农民实施土壤改良管理措施,并提高非洲、亚洲、东欧、拉丁美洲和近东国家土壤实验室的能力。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将利用该项资金提供1200个评估土壤状况的试剂盒、支持农业土壤再碳化措施,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强复原力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据人民网2月29日消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队联合青海省西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育的“克隆藏羊”在青海顺利出生。这是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顶级种用藏羊,也是国内首次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对现存藏羊群体中的优良个体进行种质复原保存,并用于良种藏羊高效繁育。克隆藏羊的诞生意味着优质种羊遗传资源被充分的利用,将为当地农牧民的增收,以及当地种业的发展提供科技力量。

  ARPA-H资助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究项目,以重新利用已获批药物医治罕见病

  据ARPA-H官网2月28日消息,美国卫生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H)宣布“机器学习/人工智能(ML/AL)辅助治疗再利用扩展用途(MATRIX)项目”,旨在通过重新调整已批准药物的其他用途,加快药物发现并改善患者预后。MATRIX项目计划建立快速定位和验证现有药物的机器学习平台,用来医治罕见病和目前无法治疗的疾病。ARPA-H已向非营利组织Every Cure拨款高达4800万美元支持该项目。

  据双碳情报3月1日消息,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行动部(BMWK)发布《碳管理战略要点》及基于该战略的修订版《碳封存法案》草案,强调要实现2045年碳中和,第一个任务是解决排放问题,脱碳仍是目前气候行动的核心。在逐步淘汰煤炭基础上,德国需要全面淘汰化石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对于难脱碳的排放密集型行业至关重要。该战略要点阐述了德国在碳管理方面的主要决策,这些决策将在未来《碳管理战略》中详细描述和量化。德国将基于该要点调整碳捕集与封存/碳捕集与利用(CCS/CCU)的法律框架。此次提出的修订版《碳封存法案》草案,旨在为CO2输运管道及海上封存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建立明确的法律框架。

  据双碳情报2月29日消息,英国能源安全和净零排放部宣布提供2100万英镑支持七个低碳氢项目的开发和部署,这些项目可使英国氢产能增加875兆瓦。项目包括Pembroke 200兆瓦电解槽设施二期(2030年前实现运营);Grenian Hydrogen Speke电解制氢项目(2028年底前实现商业运营);Sullom Voe终端氢能项目(最终规模300兆瓦);Tees绿色甲醇项目(200兆瓦电解槽,2030年运营)等。

  美国Universal Hydrogen公司在多个机场完成模块化制氢系统试验,推动机场等领域低碳转型

  据fuelcellsworks 2月27日消息,美国Universal Hydrogen公司与Oshkosh AeroTech公司合作,在洛杉矶霍桑机场进行了首次AmpCart H2通用氢示范装置运营试验。该装置采用了独特的液态和气态氢模块技术。在试验中,工作人员使用移动AmpCart H2原型车和便携式储氢模块为两台电动拖拉机充电。与传统的采用柴油发电机为地面保障装备充电相比,这样的形式更加清洁,符合机场发展电气化水平趋势,同时更方便快捷。此外,这种模块化制氢与管道运氢相比,降低了基础设施成本,提高了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及对不同机场的适应性,且安全性更高。该公司已在5个机场进行了相关试验,证明了运营可行性。该公司计划在2024年年底将该装置正式投入运营,并且还将探索向氢燃料飞机提供燃料等新领域。

  据国际船舶网2月29日消息,美国船级社发布了《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要求》,关注点聚焦于支持下一步脱碳化进程的船舶。这是海事行业第一本专门介绍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的设计、建造和入级的出版物。随着慢慢的变多的行业采用碳捕捉、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去碳化战略的一部分,捕捉的二氧化碳将超过目前的消耗量。这些多余的二氧化碳需要在全球和/或当地进行运输,用于封存或各种用途。长距离运输捕捉的二氧化碳,也将导致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建造需求的增长。美国船级社表示,《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要求》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船员、船舶和环境的风险提供了指导。

  据观察者网2月28日消息,在韩国访问的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近日连续造访韩国造船企业,为两国在未来可能就维护美国海军舰艇方面的事项做相关考察。韩媒报道,,德尔·托罗此次访问韩国是为了确认韩国造船厂的军事和商业能力,以及考察今后在包括美国海军MRO(即“维护”“维修”和“运行”)服务在内的一系列美韩合作的可能性。由于美国海军目前舰艇的部分MRO工作已达到饱和状态,美国正在考虑将部分此类工作转移至海外盟国进行。为此,现代重工于去年申请了美国海军舰艇的维修资格认证MSRA,并于今年年初完成了对船厂的实地考察工作。

  据AeroTechNews网站2月29日消息,美国平流层发射系统公司使用“大鹏”(Roc)重型系留运载飞机成功完成了第一代“塔隆”-A(Talon-A)高超声速飞行器(TA-1)的第二次系留滑行试验,为后续TA-1首次动力飞行测试奠定基础。试验期间,“塔隆”-A悬挂于“大鹏”飞机双机身之间的机翼下方,于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西部靶场升空,飞行维持的时间约4小时29分,最终降落于美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莫哈韦沙漠。此次试验旨在演示和评估Talon-A推进系统和使用推进剂情况下的飞行环境,并验证“大鹏”、TA-1遥测系统与靶场基地间通信稳定性。

  据DefenseNews网站2月26日消息,韩国计划组建有人-无人混合编队(MUM-T),为提升未来空中作战力量提供支持。按照计划,韩国拟计划通过后排有人机控制前排、两翼无人机的形式进行新战术调整,并着手研发具备协同作战能力的无人装备。为此,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提供了提升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的四阶段路线年通过直升机和小型空射无人机验证大容量通信及人工智能概念和技术;第二阶段将在2025-2028年演示FA-50战斗机同时控制4架无人机;第三阶段拟持续至2037年,将MUM-T技术从FA-50过渡到双座KF-21战机,并着手训练“每架KF-21控制4架僚机、每架僚机控制4架无人机”的双层协同作战模式;第四阶段拟于2038年启动,实现MUM-T技术的成熟应用。

  据国防科技要闻2月29日消息,美空军在2024年度空天军协会战争研讨会中透露了“协同作战飞机”(CCA)项目最新细节。美空军计划首批(增量1)采购至少1000架CCA,并拟于2028年完成生产;预计于2025财年启动第二批(增量2)CCA研制工作。美空军拟通过采用开放式架构和模块化设计,提升CCA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以适应战场需求的变化。此外,美空军重点强调了成本问题,为CCA快速规模投产,满足未来高端冲突需求提供支持。

  据SpaceNews网站2月29日消息,美国Viasat与诺格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联合支持美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天基通信实验。该实验作为AFRL“使用商业太空互联网进行国防实验”(DEUCSI)项目的一部分,旨在验证利用商业宽带卫星为军用车辆、飞机等装备提供通信网络连接可行性和可靠性。根据合作协议,Viasat将利用Viasat-3卫星网络提供通信服务,并将大容量调制解调器集成于飞机、车辆等军用装备中;诺格作为主承包商,将对Viasat-3卫星通信网络质量进行演示和评估。

  据usnews网站2月28日消息,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卫星专家马可·朗布鲁克称,朝鲜“万里镜”-1卫星在轨运行期间轨道高度发生明显的变化,其近地点高度从488千米提升到497千米。朗布鲁克表示,这是朝鲜卫星首次在轨执行机动任务,将有利于延长卫星的在轨寿命。但韩国国防部长申元植近期表示,“万里镜”-1卫星没有表现出任何执行其他任务或参与侦察的迹象。预计,朝鲜将于年内再发射3颗侦察卫星。

  俄罗斯发射第6颗“流星”-M系列水文气象卫星,将用于执行地球气象观测任务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2月29日消息,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使用“联盟”-2.1b火箭于俄罗斯东方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1颗“流星”-M2.4(Meteor-M 2-3)水文气象卫星和18颗小型卫星。“流星”-M2.4水文气象卫星发射重量3250千克,是俄罗斯“流星”-M(Meteor-M)系列遥感卫星中的第6颗卫星。该卫星将用于执行水文气象保障、气候和环境监视测定、地球自然资源研究、近地外层空间太阳地球物理状况监测等任务。

  据aljazeera网站2月29日消息,俄罗斯成功发射伊朗Pars-I遥感卫星,将其部署至200千米轨道。该卫星的主要任务包括实用成像、开发国内遥感数据市场以及测试未来运行卫星的技术。伊朗电信部长伊萨·扎勒普尔(Issa Zareppur)表示,Pars-I卫星是由伊朗空间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遥感卫星,重134千克,配备三个成像载荷。扎勒普尔还表示,伊朗发射基地尚不具备太阳同步轨道的发射部署能力,因此借助了俄罗斯的发射基地。

  据《Nature》2月28日消息,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E. W. Meijer团队发现超分子聚合物可通过液-液相分离形成类晶簇,并认为超分子的液液相分离行为能成为一种通用方法,用来制造与细胞和组织有动态相互作用的生物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2月29日消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制备出具有高抗疲劳性的3D打印钛合金材料。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3D打印的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疲劳性能普遍较差。研究人员发现,理想状态下3D打印技术直接制备出的钛合金组织本身(称为Net-AM组织)具有天然优异的疲劳性能。因此,提升3D打印材料疲劳性能的重点是消除打印气孔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原始打印的组织状态。研究人员通过热等静压(HIP)消除气孔,再进行高温短时(HTSt)热处理以恢复Net-AM组织的天然高疲劳性能,从而提升了3D打印钛合金材料的抗疲劳性。这项成果展示了3D打印技术在抗疲劳性制造方面的潜在优势,将促进3D打印材料的广泛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据3DPrint网站2月28日消息,在2023年11月澳大利亚皇家海军举办的“自主战士”(AW23)演习活动中,美国海军海军研究办公室(ONR)和海军陆战队展示了可部署3D打印套件。该套由ONR赞助的远征制造系统(XFAB)实现。在AW23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XFAB制作了医疗工具、闩锁、铰链、螺旋桨、叶轮和天线等部件。远征制造系统项目在2017年启动,并且第一批系统已于2022年交付给海军陆战队基地。每套远征制造系统配备了3D打印机、激光扫描仪和激光切割设备等,所有这些被安装在一个可折叠的集装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