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观察|从每公斤2000元降到300多元!抚仙湖抗浪鱼重回百姓餐桌

时间: 2023-11-24 09:54:03 |   作者: 新闻中心



  抗浪鱼(即鱇浪鱼),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鱼。产自抚仙湖的它知名度很高,大众却很少能品尝其滋味。

  作为抚仙湖独有的珍稀土著鱼,上世纪80年代,因过度捕捞和银鱼的大量繁殖,抗浪鱼数量一下子就下降,接近濒危。2014年前后,一公斤抗浪鱼可卖到2000多元,随着人工养殖技术日趋成熟,抗浪鱼种群数量得到提升,曾一度价格昂贵的抚仙湖珍馐,价格逐渐亲民,成为当地常见的美味。

  在玉溪市澄江市九村镇七江村委会大龙潭小组冷水田箐,有一个占地10.5亩的左必母抗浪鱼养殖基地。饶幂和父亲饶家富每天都细心地管护着基地里养殖的抗浪鱼。在这里,每年可培育100万至120万尾抗浪鱼苗。这些鱼苗,除了供应到他们在东川、石林等地的基地外,还供应给澄江附近的抗浪鱼养殖户。

  饶家富是当地养殖抗浪鱼的名人,现年65岁的他,已经和抗浪鱼打了25年的交道。1986年,饶家富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后在澄江第一中学任教。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抚仙湖里抗浪鱼的数量日渐稀少,他立志要将抗浪鱼养殖技术探讨研究成功。从1998年开始,他便踏上了抗浪鱼养殖的研究之路。2007年,他的基地已形成了成熟的繁殖—成品鱼养殖的循环技术,他也成了养殖抗浪鱼的行家里手。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饶家福通过与他人合作,在石林县、东川区均建有标准化养殖基地,年产抗浪鱼3吨左右,年产值200多万元。

  对于抗浪鱼的养殖技术,他丝毫没有保留地分享,在他的带动下,当地不少村民也走上抗浪鱼的养殖之路。饶家富和儿子饶幂分工合作,饶家富负责基地抗浪鱼的养殖,饶幂则负责市场销售。“我的目标就是要通过人工养殖让抗浪鱼回到百姓的餐桌;让抗浪鱼多起来,价格降下去;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吃得起。”饶家福说。

  澄江市海口镇永和村委会共有抗浪鱼养殖户27户,养殖面积96亩。永和村委会罗碧村民小组,是当地有名的抗浪鱼养殖村,走进罗碧小组,养殖抗浪鱼的鱼塘一个挨着一个。

  “抗浪鱼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我们这里有个小龙潭,水质特别好,水里的含氧量高,很适合养殖抗浪鱼。”村民陈娅家有1亩鱼塘,去年,她家的这亩鱼塘养出了近60公斤的抗浪鱼成品鱼,每公斤的售价在300—320元,靠着这亩鱼塘,她家一年可有近2万元的毛收入。

  “抗浪鱼虽然体型小,但生长周期长,要是遇到下雨,水变浑浊或者气温猛增等突发情况不立即处理,一个小时不到,整塘鱼就会全死了。”陈娅和记者说,一条体长12厘米左右的成品抗浪鱼,生长周期在3年左右,养殖风险大也是养殖户们面临着的最大难题之一,但在多年的养殖中,大多数的养殖户已经摸索出了抗浪鱼的脾性,养殖的水准不断提高,对抗养殖风险的能力也增强了。

  相较于养殖的风险,村民们更担心抗浪鱼的销路和价格。在陈娅的印象里,2014年前后,一公斤抗浪鱼最高时可以卖到2000多元,随着抗浪鱼养殖规模的扩大,2016年,每公斤的价格下降到了600多元;2017年再次下降到每公斤300多元,这样的价格从始至终保持至今。随着抗浪鱼养殖户的增多,抗浪鱼的产量增加,抗浪鱼的售价低、销路窄成了不少养殖户面临的问题。

  “抗浪鱼鱼苗时期要喂一年多的鸡蛋黄,之后要喂专门的饲料直到成年,一公斤的养殖成本近200元。” 陈娅说,如今养殖抗浪鱼的利润已是相当的微薄。

  抗浪鱼个体较小,肉质细嫩,深受消费者的青睐。2012年被评为“云南六大名鱼”之一,2021年评为全国水产十大优异种质资源。独特的口味和“车水捕鱼”方法,是旅游的一大景观,“一湖水、一条鱼”成了当地的旅游资源,2016年抚仙湖抗浪鱼被当时的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从澄江市畜牧渔业服务管理中心了解到,2000年,澄江水产站开展了抗浪鱼人工养殖和繁殖实验。为鼓励发展抗浪鱼养殖产业,几年来共投入扶持资金350余万元;2020年投入300万元资金用于抚仙湖抗浪鱼增殖放流338.2万尾。

  截至2021年12月,澄江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抗浪鱼养殖技术培养和训练10期共600余人次。通过现场指导和规范养殖环节管理,人工养殖抗浪鱼的技术获得了提高。目前,澄江市共有抗浪鱼养殖面积215亩,抗浪鱼养殖户35户。2022年,当地抗浪鱼养殖产量30吨,产值900万元。

  在左必母抗浪鱼养殖基地,养殖抗浪鱼的大池子里,一条条抗浪鱼在水里成群结队地游走,阳光下,身体呈青绿色,很美。“抚仙湖的抗浪鱼分两个体系,一个是生活在东岸的,它们的鳞片偏小,体色偏黄、偏灰;另一个是生活在西岸的,就是禄充一带,它们的鳞片偏大,阳光表呈翠绿色。我们基地养殖的全是这种体色翠绿的。” 饶幂说,除了挑选更好看的抗浪鱼进行养殖,他们还用水蚤作为抗浪鱼的饵料,模仿野外抗浪鱼的捕食过程。这样一来,抗浪鱼的抗病能力更强,身体也更健康,养殖成本也降低了。

  随着抗浪鱼养殖规模的增加,饶幂家的抗浪鱼销售也受到了影响。现在,他家的抗浪鱼除了出售鲜鱼,还会将鱼做成鱼干,包装后销售。

  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海口镇永和村委也在进行探索。永和村委会副主任王丽和记者说,永和村的抗浪鱼养殖也小有名气,但养殖户们各自为政,很多养殖基地甚至连名字都没有,没形成品牌效应。“下一步,村里计划成立村办公司,注册自己的品牌,让本地的养殖户们抱团找销路、共发展。”王丽说道。

  为了挖掘本地特色美食,打造抗浪鱼消费新场景,展示和推介澄江独特的抗浪鱼文化,今年8月, 澄江举办了首届抗浪鱼文化美食节。美食节上售卖的抗浪鱼,不但勾起了许多老一辈澄江人的记忆,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到澄江,品尝抗浪鱼的味道。澄江依托首届抗浪鱼文化美食节消费场景与假日经济的打造,让“抗浪鱼”再次成为澄江市民的“全民记忆”,也让抚仙湖的“小精灵”为广大游客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