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我在洱海源头种海菜

时间: 2023-12-06 01:21:25 |   作者: 安博电竞anggamei



  海菜花,曾经多次登上热搜的云南“神奇植物”,以其清丽脱俗的外形,吸引了成千上万网友的关注。事实上,海菜也是一种美味的食材,深受云南多地老百姓的喜爱,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右所镇松曲村,就有不少种植海菜的农户,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这种美丽的沉水植物成了当地有名的“环保菜”和“致富菜”。图为松曲村海菜种植基地里采摘下来的新鲜海菜。(新华网 念新洪/文 赵普凡/摄)

  洱源县,顾名思义,是洱海的发源地,在整个流域保护治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近年来,为保护洱海,洱海县广泛开展了农业转型升级,培育了一批绿色生态产业,海菜种植就是这里面之一。图为松曲村海菜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采摘海菜。(新华网 丁凝/摄)

  今年58岁的松曲村村民段灿告诉我们,以前村里家家户户种大蒜,他家也不例外,2014年洱源县三江源水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他加入合作社,转行干起了海菜种植,目前主要负责基地的日常维护和用工管理。图为段灿正在采摘海菜。(新华网 赵普凡/摄)

  “种大蒜就是大水大肥,海菜就不同了,基本不用施肥,对水质要求也高,清水里才长,特别环保。”段灿介绍,经过几年的发展,松曲村的海菜种植已渐成规模,其中三江源水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有海菜种植基地280多亩。图为航拍视角下,松曲村的一部分海菜种植基地。(新华网 赵普凡/摄)

  根据季节不同,海菜每隔7天—15天就可采摘一次,随着基地规模的逐步扩大,用工量也持续增长。段灿介绍,旺季每天用工量达30人至40人,淡季每天用工量也有20余人,招的基本都是附近的村民,“家门口就能打工,每人每天110块,收益算不错的了!”图为村民们将采摘上来的海菜花绑起来,方便运输和出售。(新华网 丁凝/摄)

  段灿介绍,一把海菜,差不多是一市斤,近期的价格在7块钱左右。采摘下来的海菜,除了售往大理各地,还将被运往丽江、昆明、成都等地进行出售。(新华网 丁凝/摄)

  海菜花被称为“清流精灵”,对水质要求特别高,没有采摘任务的时候,段灿就和工友划上小船,到塘子里清理垃圾和水草。(新华网 赵普凡/摄)

  除了清理垃圾和水草,海菜种植基地16个水塘的抽水、放水、晒塘等日常维护工作,也都是段灿在负责。(新华网 丁凝/摄)

  随着海菜种植培养面积慢慢的变大,段灿手头的活计也慢慢变得多,为了“照顾”好这些“致富菜”,段灿在基地旁边搭了一个小棚子,长期住在这里。(新华网 丁凝/摄)

  一日三餐,段灿也都在小棚子里解决。大部分时候,这个小小的居所里都只有他一个人,偶尔村里的老朋友到访,他便放下手头的活儿,多做两个菜。(新华网 赵普凡/摄)

  和很多大理人一样,段灿也十分喜爱吃海菜,一碗传统的海菜芋头汤,最是鲜美,适合待客,也适合犒劳辛苦一天的自己。(新华网 丁凝/摄)

  段灿的家,距离海菜种植基地并不远,步行20分钟即可到达,即便如此,他还是大半个月才回一趟家。“儿子女儿都在昆明,我回家也是一个人,还不如住在基地,种好海菜。”(新华网 赵普凡/摄)

  依托海菜种植基地,松曲村下一步将全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进一步挖掘海菜的经济效益。段灿所在的合作社,早早地就在塘子周围种上了桃树,段灿细心地照顾着这些小树苗,“等桃花开了,水里看海菜花,岸上看桃花,游客来了肯定喜欢!”(新华网 丁凝/摄)

  面对镜头,朴实的段灿和村民们向广大网友发出邀请,“欢迎各位来洱源看海菜花!吃海菜芋头汤!”(新华网 赵普凡/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