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港城延续地方文脉系列报道之一:接轨市场 开启非遗产业化进阶之路

时间: 2024-03-06 14:30:55 |   作者: 加固改造项目



  淮盐制作非遗工坊等10家工坊被认定为“市级示范”项目、黑陶制作非遗工坊等5家工坊被认定为“市级培育”项目……近日,市文广旅局、市人社局等四部门联合公布市级非遗工坊创建名单,成为省内首个多部门联合开展非遗工坊建设的地级市。

  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个别门类受到现代文化冲击、资源转化利用不充分……在文化多元化、社交网络化、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进程中,作为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系统工程,非遗保护仍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

  日前,习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8月30日上午,灌云县日晒制盐公司,盐池里满是盐卤水,破碴机正在盐格子里“浅耕”,工人们在为即将开始的原盐秋扒做前期准备。“淮盐制作技艺是我市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唯一的传统技艺项目。”我市淮盐非遗传承人冯家道介绍,作为淮盐技艺传承基地,今年公司预计产量达60万吨,销量达50万吨。

  在保护第一的方针指导下,如何保存好非遗的原生态样貌,避免商业化开发和产业化运作对遗产原真性的破坏,是非遗产业化面临的最大问题。

  早在2007年非遗资源普查时期,市文化行政部门就提出重视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意见和要求,科学探索“项目+传承人+基地”“项目+园区”“传承人+协会”等模式,助推非遗产品良性走向市场。据官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已先后建设传统工艺类生产性保护基地21个、传习所163个,多家企业单位获批省级生产性保护基地等。

  “青口黑陶”“塔山柳编”等非遗项目基地颇为引人瞩目。成立时间只有短短几年的金玉黑陶工艺有限公司,其开发、生产的黑陶工艺产品,不仅被评为“连云港十大旅游纪念品”,还成为我市工艺珍品之一。“塔山柳编”原本深受全球性行业不景气影响,生产萎缩下滑,为此,各保护单位采取加强企业合作、让利于加工户等措施,坚定走外销路子,有效抑止了萎缩趋势,使产品外销扩大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光靠阵地,辐射力度有限,我市还探索多途径整体保护和开发渠道。据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他们会定期组织有一定的影响力的非遗展示展演;全市文旅、工信、商务等部门还共同发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融合体和特色产业集群。

  8月30日一大早,月牙岛蔷薇河畔的蜂场,蜂农李龙林已忙着在树林中管理蜂箱,“我是一个残疾人,现在通过养蜜蜂采花蜜致富,也是没想到。”此举得益于我市非遗项目“蜂针堂”蜂疗服务产业的带动。刘华松是“蜂针堂”创始人,更是一位中国蜜蜂医疗代表性传承人。据介绍,他们已带动300余户蜂农发展蜜蜂养殖业,蜂农年均收入达到6万至8万元,有效促进了果蔬种植业增产增收和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类型,非遗产业化实质上是被作为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素进行开发并逐步融入社会经济产业体系之中。如何拓展产业化发展空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与实现乡村振兴相结合,是拓展空间的重要思路,为此,我市将其主动融入精准扶贫,使之转化为可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文化产品——汤沟酒酿造技艺、汪恕有滴醋生产技艺等,与现代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需求联系密切,生产性保护正在有序开展。作为本帮菜,2021年,“朐海菜”制作技艺就获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据市旅游饭店业协会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现传承该制作技艺的从业人员2万余人,师徒传承五代。

  “借势起势”也是促进非遗产业性开发的良好契机。我市结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传统村落”等创建认定工作,有序开展地方“非遗特色村镇、街区”等认定工作,全方面推进“非遗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等工作。不久前,市政府就在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挂牌成立市传统医药非遗学院,非遗社会化传承保护渐入佳境。

  “这是我们的高山云雾茶,多次获得省市金奖。”日前, 我市南云台林场的林下产品亮相中国(西安)国际林产品博览会,高山云雾茶、灵芝孢子粉等特色林下产品,迎来商客驻足。据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非遗传承人王习国介绍,近年来,林场充分提升资源转化率,打造独有林下品牌,年产值近1000万元。仅高山云雾茶产业就为职工年均增收3万元,并带动周边600多户居民致富。

  非遗不可再生,但文化产业与工业产业不同,它所依赖的资源可反复使用,文化矿藏会越挖越多、越用越活,可作为内容的文化拒绝模仿和复制,创造和创新才是活力所在。

  伴随非遗的社会能见度、群众认可度不断的提高,非遗品牌的创新实践势在必行。在我市,一大批非遗品牌正在崭露头角——柳美酱醋厂推出“柳美甜闷瓜”系列新产品,不仅被评为“连云港市十大旅游纪念品”,还打入青岛、南京等城市,年产量达10万斤以上;蜂针堂开发30余种蜂疗衍生品,开拓组建10余所蜂疗传习所,年接待服务人数达11万人次;蜂产品销售5000万元,蜜蜂农业授粉增产增收1.5亿元。

  我市还将非遗保护工作嵌入“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彰显全局性发展格局。为此,我市建立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非遗保护战略联盟,不定期开展非遗学术研究交流活动。最近,“淮盐制作技艺”还亮相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猴王”“古淮”和“金淮”3个品牌得到运河沿线国人的认可。

  这样的非遗“被”需求,不单单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让传承人更加坚定守正创新的理念,亦是文化自觉的养成,让社会民众更加自觉地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成为文脉守护者。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围绕科技如何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怎样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等线

  今年2月底,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郑仕标教授团队提出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辛锋看来,中央企业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方面,拥有多方面独特优势。为深度融入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充分的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及其重要的作用,不相同的领域中央企业持续探索,积淀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李国英介绍,2023年我国共计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分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4类。张玉卓用三个字概括了中央企业今年高水平发展的路径:“高”,即高水平的协同;“质”,即质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长。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近年来,数字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等领域不断开疆拓土,让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可及。通过照片诊断眼部疾病、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脏……各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慢慢的变成为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帮手。

  贾少谦认为:“制造业减少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当下迫切地需要培育壮大绿色创新主体,激发绿色转型活力。范飞建议,可根据区域绿色技术发展优势和应用需求,完善绿色技术交易机制,同时布局建设若干绿色技术交易平台,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

  “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前置性的制度变革,不仅彻底打破了“能耗双控”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和能源化工产业的约束,且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双碳”战略,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全世界内形成零碳经济竞争新优势。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为逐步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明确了方向。

  如今,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强,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交通运输结构逐步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更高效,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发挥创新的源动力作用,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了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树”,迫切地需要加强原始创新,发展“从0到1”的根技术。

  政府工作报告说,经济稳步的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稳步的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

  记者4日从工业与信息化部获悉,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根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开好今年的全国两会,乘高水平发展之势、集攻坚克难之智、汇团结奋斗之力,必将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迈进。要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张来勇扎根研发技术、工艺设计和工程建设一线,为我国乙烯等石油化学工业和煤化工关键成套技术的研发、应用、设计和项目管理作出了重大贡献。

  意大利天文学家在一颗年轻恒星周围的圆盘中发现了水蒸气,恒星盘是行星正在形成的地方。研究人员表示,构成圆盘的尘埃颗粒是行星形成的“种子”,碰撞并聚集成围绕恒星运行的慢慢的变大的天体。

  美国天文学家利用北双子座望远镜的档案数据,发现了迄今已知最重的超大质量黑洞对,两者的“体重”为280亿倍太阳质量。如果它们并合,所产生引力波的强度将是恒星质量黑洞并合的1亿倍。

  中医认为,春季人体需要疏肝、理气、排毒,疏通已造成的阻塞,让肝气得以升发,并把冬天潜伏在体内的病邪宣泄出去。